Sunday, October 24, 2010

转载:馬大辯論隊籌款

做為世界乃至大馬辯壇歷史上的著名隊伍,也是辯壇最高榮譽--“國際大專辯論會(簡稱國辯)”一流強隊的馬大辯論隊(馬大是國辯有史以來唯一一支二奪冠軍的隊伍;除此之外,馬大也兩次奪得亞軍),終於在時隔七年之後,再次受邀參與即將在新加坡舉行的這一屆辯論盛會(賽會日期:十一月一日到十一月八日)。

做為唯一一支代表馬來西亞赴新參賽的隊伍,馬大必定全力以赴,為馬大及大馬爭取這一辯壇上的至高榮譽,為國爭光。但經費上的問題(辯論員、教練員及陪練員的交通費、食宿費等等),卻是我們籌備路上一個難以逾越的絆腳石。因為是中文辯論隊的關係,即便是屢屢獲得榮譽、為馬大爭光(可參考接下來附錄的馬大大賽榮譽榜),但就連想要獲得校方的同意出征比賽,也必須大費周章,經過許多繁瑣的申請(小弟我身為前任馬大辯論組組長,對這些可謂是切身經歷),千辛萬苦之下才僅僅能夠獲得校方的綠燈參賽,因此就更別說是撥款贊助了!

為此,希望各位有心要贊助或捐款給馬大辯論隊,能夠慷慨解囊以支持我們到新加坡爭取國辯冠軍的人士,為我們搬除這一巨大的障礙!想要捐款的朋友,可以在此留言並留下聯絡號碼,或是打電話(0197823034)或發電子郵件給小弟(angwoeishang@hotmail.com),小弟我會進一步告知詳情的(若是信任小弟又怕麻煩的,可以直接捐款給小弟的paypal(捐款將被徵收大約7%的服務費)或銀行戶口(可在右上角看到),小弟我會在收到捐款之後馬上把捐款人的名字和數額在留言欄處公佈。)。先此多謝。以下附錄馬大辯論隊大賽榮譽榜及馬大辯論隊簡介:

馬大辯論隊簡介

馬大辯論隊的成立可以追溯至1988年的第一屆馬來西亞全國大專辯論會。當時,馬大奪得了第一屆的冠軍後,一群對辯論充滿熱誠的學長學姐就著手成立了一支擁有系統化訓練的辯論隊無,並開始在國內外參賽,吸取比賽經驗,藉此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參加過的十二屆全國大專辯論會的賽事裡,馬大獲得了六屆的冠軍以及三屆的亞軍,戰績斐然。

1997年,馬大辯論隊在新加坡舉辦的第三屆國際大專辯論會裡,力克中港台勁旅,勇奪冠軍,迎來歷史性的一刻。馬大也相繼在1999年及2001年晉級國辯決賽,其中1999年在北京屈居亞軍;2001年在新加坡,馬大因為在決賽中擊敗中國武漢大學而成為史上第一支獲得兩屆冠軍的國辯隊伍,創造歷史。

2007年,馬大辯論隊再次在國際辯壇上大放異彩,一連奪得在馬六甲舉辦的第一屆世界大專辯論賽冠軍及在台北舉辦的第三屆亞太大專辯論賽冠軍,優異的成績也被我國的中文報章《中國報》評為大馬建國50年以來五十項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由於在國際辯論賽事表現出色,在2009年12月,馬大更受邀到澳門參加只有曾經奪得過國際賽事冠軍的隊伍才能參加的“王者歸來”辯論賽,馬大更最終在該賽會上克服重重挑戰。成功脫穎而出,摘下這一極富意義的國際爭霸賽冠軍。

2010年11月,新加坡新傳媒媒體機構和中國中央電視台在事隔7年之後,再次發函邀請馬大參加國際大專辯論會,次賽事將會全程在新加坡進行,並會在中國和新加坡的電視台轉播,由於馬大辯論隊是一個有本地大專生自發組織的非營利大學團體,需要更多的經費資助,因此希望各界能夠慷慨解囊,以行動支持馬大再次奪取另一個國際賽事的冠軍,為國人爭光!

馬大辯論隊榮譽榜

國際大專辯論會冠軍:1997, 2001
世界大專辯論賽冠軍:2007
亞太區大專辯論賽冠軍:2007
“王者歸來”國際冠軍辯論賽冠軍:2010
貴州“青春動力”國際冠軍辯論賽冠軍:2010
全國大專辯論會冠軍:1989, 1990, 1993, 1995, 1999, 2010
中華盃大專辯論賽冠軍:2005, 2006, 2007, 2008, 2010

部落格地址:http://angwoeishang.blogspot.com

Thursday, October 14, 2010

中华杯-共同的辉煌

马大辩论队与中华杯的渊源

六次闯入中华杯决赛,五次得到了冠军。一再得到了南马评审们的肯定,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事。
或许很多人认为这个新马赛的分量对于新马一带的辩论队来说不是很重要,因为新马还有许多分量十足的辩论赛,全辩,世辩,亚太,国辩等。每一个都比中华杯还有重量。
但是对于我们,中华杯在意义上绝对是与其他大赛相等的。“黄金一代”的初杯是中华杯,也意味着黄金时代的来临。“绝代三娇”的初杯也是中华杯,也带来了马大的新时代。而这一次中华杯是属于你们的初杯,是一个真正属于你们的时代。

虽然你们在赛后,觉得自己还有不好的地方,但是你们真的是值得大家骄傲的一群。
你们对自己的要求,将让你们再登高峰。
常常抱怨你们做得不好,把不足放大是好事。
但是希望你们能对自己更有自信。
回头看看,今年的你们,与去年的你们,真的没有很大的改变与进步吗?
回看去年中华杯的比赛,得到现场掌声与效应的不是你们,自由辩上更精简的是对方,被唱歌的却是你们,比完赛后让大家认为最五五波的比赛也是在去年发生。
再看今年中华杯的比赛,得到现场掌声与效应并不比对方少,自由辩上更精简的是你们,唱歌的也是你们,比完赛后让大家认为有信心获胜的比赛也是这一次的。
这些不都是你们进步的地方吗?

你们这支队伍,融合了许多的元素,
欣盈的犀利,揪出对方的错误;
威德的真诚,感动了观众的心;
紹康的喜感,带动了现场气氛;
劲晖的理性,让评审回到现实;
传毅的正气,带动激昂的情绪;
怡芳的呈现,让大家理解内涵。

未来的论辩之路,将是你们再创辉煌的时刻!
以你们为荣!

(p/s:中华杯后,就一点生病生病酱。。可能很久没有睡眠不足了。。。原本很早就想写了,结果拖到现在。。。)

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10

RIP , my dear friend



郑宇翔(1987-2010),我其中一位小学同学

从正修二校毕业至今,我们从没有联络过。。
纵然我在年初时,极力的做了一个十年一聚的聚会,但是却没有因此和他联络上。。
没有想到,毕业十年后,得到他唯一的消息,却是他逝世的消息。。
世事无常,一位正值花样年华的时代,一个正值为事业奋斗的时代,一个美好岁月的开始,你却如此像陨石般坠落的如此突然。。

记得小学时期认识彼此的介绍
宇翔:“我叫郑宇翔,可能是我爸希望我能够在宇宙间翱翔,所以帮我取名宇翔。”

这就是我们友情的开始。。

朋友,一路走好,愿你在远方继续翱翔。。。

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转载】大马华社政治的危机和突破——郭宇宽

“我们必须关心政治”
在世界各地华人都有“一盘散沙”的口碑,而在马来西亚,你的印象会完全不一样,这里的华人政治参与的热忱和合作精神,让我最初感到不可思议。我这次到马来西亚的一个工作,是给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华语大学生辩论赛作辅导和点评,而难于置信的是这样一个有来自世界各地几十所大学辩论代表队的大规模活动,居然都是由一些华裔大学生办起来,我太了解中国大陆学生的状况,没有老师组织,几乎做不了什么事情。而马来西亚的一帮华裔学生居然能自发,自愿的组织起来,我亲眼目睹他们从联系赞助,场地,到接待,联络媒体,安排得井井有条,那种服务的热忱实在让人感动。他们告诉我华裔学生的社团在马来西亚大学里往往都是最活跃的。后来我在大马考察期间更是在各个领域都能感受到当地华人的团结和对公共事务的热忱,从白小事件的捐款,就可以看出马来华社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甚至华社可以靠自己的组织办出有“马来西亚第二教育部“之称的董教总,其他宗亲会,华人会馆,慈善组织,商会,也在政治上相当活跃,任何公共政策一出台,华社就会有大量的讨论,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就会组织陈情,并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络支援的网络,而且我还发现在大陆经常会听到的一个组织里勾心斗角的话题,在马来西亚也比较少见。即使这样我还总是听到大量的抱怨说,说今天的马来华人不够关心政治,可想而知马来亚华人对政治的重视。


我一开始很奇怪,问了很多人一个问题,为什么马来西亚的华人,这么关心政治,而且这么善于合作,乐于合作,他们的回答都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关心政治就是不关心社会,不关心社会,怎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呢。甚至有几个年轻学生反问我,难道中国大陆不是这样么?让我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一个曾在英国留学,接触过比较多的大陆人的学者这样比较:“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陆的华人真是太老实了,好像只努力做自己的事情,其他都不关心,我们那时在英国大学只有几十个马来亚华人,一年就搞了好几次很有规模学术研讨会,其他活动就不要说了,大陆有几千个留学生,什么活动都没有,除了大使馆召集,也不搞什么组织,我都要走了,才听说他们搞了个舞会。”


马来西亚的华人身上真是有很多值得我们世界其他地方华人反思和借鉴的地方。


强势的少数民族


在马来西亚你很难不为华人感到一点自豪。在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大陆百姓受饥荒和动乱之苦,很多华人飘洋过海到南洋讨生活,甚至被办哄半谝贩到南洋,从一些文学的描述来看,那是一段筚路蓝缕的血泪史,华人在马来干得都是当地人不愿意干的锡矿苦工,境遇大约和今天的黑煤窑的奴工差不多。


但不知是几千年的文化基因,还是流淌的血液就与众不同,这个民族真是有着强悍的生存力,华人身上那种类似“新教伦理”的刻苦,坚韧,勤俭的特性是如此强大,只要统治者对他们压迫的不是太过份,他们很快就会在经济上取得成功。按照教科书的说法“不到三十年”,华人便在马来西亚的工商业中逐步占据优势,从在一开始在锡矿做苦工,到从酋长手里把锡矿承包下来,进而用积累的资金开发橡胶园,油棕园,投资其他工商业。马来西亚的典型华人家庭是这样的,家里开一个餐厅或者商店,全家都在工作,从来不知道休息和享受,年轻人上完公司或者机构的班回家再作第二份工,挣了钱用于再投资和孩子的教育。到建国前华人已经成为大马除了英殖民者以外最有经济势力的族群。


华人在马来西亚社会各个领域的进取性都是咄咄逼人的,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却给占人口大多数的马来族很大的压迫感。一位中学老师告诉我一个故事,曾经当地教育机关组织各校办马来语辩论联赛,结果各校打到决赛,辩论员全是华裔学生,当地教育局临时叫停,要求补充马来裔的辩手。这位老师的意思是,用马来语辩论,华人孩子都领先,可想而知华人在学习上的优势。


占人口多数的马来族的政治人物,为了平衡华人的优势,从建国之初起,在各个领域都要给马来族制定很多保护条款。比如在公立大学都要给马来族保留名额。有人告诉我,假如凭考试成绩,重点大学90%的名额都会被华裔囊括,目睹马来华裔青年的好学上进,我相信这不是吹牛。很多马来华族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学校里成绩远远好于马来族同学,但却在升学和奖学金等方面不得不让给马来族同学。这种政策一直延续到今天,并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马来西亚主流媒体上“煽动族群不谐”被视为非法,而在华文网站的讨论区里或者博客里可以很多这样关于“马来特权”的讨论:


“为什么几乎所有公立大学的正副校长是马来人?


为什么几乎所有加油站持牌者是马来人?


为什么重大工程几乎无一例外的包给马来人?


为什么98%的发展乡村预算给了马来乡村,华人新村只占2%?


为什么小学预算,华小只占了2.5%,淡小小1%(即印度裔泰米尔语小学),国小占了96.5%?
为什么不管穷或富有,马来人可享有7%——15%的买购屋子的折扣?


为什么40年来,只有5%的政府奖学金给了非土族?


为什么武装部队和警察的中高级指挥官必定是马来人?


为什么从来没有任何马来机构被限定有华人员工,但华人机构却被限定要有30%的马来员工?”
这些在马来西亚都是没有人会否认的事实,但所有这些讨论,最后都只会得出一个让人无奈的结论“华族在马来亚遭受压迫”,因此很多马来西亚华人对文化上的祖国有很深的感情。


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大陆的开放,逐渐知道了大陆过去几十年的动荡和人民的灾难,反观在马来西亚即使这样“遭受压迫”,华族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几十年来都过着至少是中产阶级的体面生活,又有一种幸运和感激,大马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杨白杨先生九十年代拜访大陆后写下在南洋华界很有影响的《神伤中国》,就矛盾心态的典型反映。


同时这又给马来西亚华族带来一种强烈的政治危机感,回大陆已经很难了,而且回大陆环境也并不理想,再失去马来西亚这片乐土,就彻底成了无根的人,所以马来西亚华人最大的忧虑就是在政治上被边缘化。印尼华人的教训就在眼前,假如不在政治上占据主动,当种族主义抬头的时候,或者野心家煽动社会对有产者的仇恨,富足的华人就和犹太人一样成了待宰的羊羔。这种危机意识大概是马来西亚华人热心公共事业,积极投身政治的主要动力。


华族参与政治的三股力量


我经过调研的观察,将大马参与政治的华人势力概括为三股,我将他们称作“大声公”;“合事佬”和“新锐派”。


“大声公”是别人给白小保校工委会主席熊玉生起得外号,他嗓门大得出奇,说起话来声震屋宇,我觉得这个词特别传神,很能代表一些华裔草根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的形象。拿熊玉生来说,原本只是在白沙罗新村居住40余年的一个普通村民,为了白小事件,因为嗓门大,敢说话被村民推举出来当代表,据说多次遭到政府有关方面的威胁警告都不动摇,现在是当地活跃的政治人物。这些人在马来西亚华社中很多,平时干着自己的生计,有时也在宗祠,圣庙里兼职当义工,人缘很好,他们不见得文化程度很高,但是急公好义,一旦觉得华社利益受到侵害,就跳出来打抱不平,很多人因为抗争激烈,被抓到看守所里也不在乎。这批华人也是大马华人政治影响力的基础。


“和事佬”我用来形容以马华公会为代表的中庸力量,在很多政治议题上,它一方面要维护华族权益,满足华社日益高涨的平等要求;一方面又要照顾执政联盟核心巫统代表的马来族立场,所以很多时候马华公会都在扮演左右劝说的和事佬角色,为此它也遭到很多抨击,认为它软骨头,没有原则。但它其实在教育就业等很多领域都在为维护华族权益努力,比如马来西亚警察收入比较低,再加上马来人垄断了几乎所有警界高层职位,所以几乎没有华裔青年愿意投身警界,这造成治安纠纷中,华人往往感觉和警察打交道没有自己人而受欺负,马华公会就发起一项“壮大警力”运动,推动华裔青年和警界交流,鼓励华裔青年投身警界,改善警界和华社的沟通。类似的事情可以看出其温和但是建设性的作用,对于有人批评马华公会和巫统沆瀣一气,被判华族利益,包括黄家定这样的马华高层总会用忍辱负重的姿态耐心解释“我们华人总得朝中有人吧。”


“新锐派”是我指一些更加有活力的较为年轻的政治精英,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些有过海外留学的背景,他们有些在反对党任职,有些搞NGO组织,常常对当权者采用挑战的姿态,比如民主行动党前些日子就挑战马华,要求和马华高层公开辩论。他们关注的领域也有很多普世价值的色彩,比如2001年开始,木材商出声的报业大鳄张晓卿,在马来西亚大举收购华文媒体如《马来西亚前锋报》、《星报》与南洋报业,这被认为得到马华公会和当时马哈蒂尔政府的支持。这样的事情在传统华社并不会引起太大关注,不管哪个老板买,反正报纸还在华人手里就行。但在我称做“新锐派“的政治活动家,公共知识分子眼里这就酿成了轩然大波,他们意识到马来西亚有限的华文报纸假如被一家垄断,这会损害大马媒体言论的多元性,这样以”中华魂“自命的张晓卿成为官商勾结,妨害言论自由的众矢之的。甚至大马约百名自由撰稿人,他们联合拒绝供稿给张晓卿控制的《星洲》、《光明日报》等媒体供稿,宁可在博客上发文。


这三股力量构成了有趣的政治生态光谱,在涉及华族利益和社会公共问题的议题上,有时也相互批评,但总体上构成了交叉火力,保证了华社的声音在各个层面都被倾听。一次和几个不同派别的议员和社会活动家聊到这个情况,马华阵营的国会议员魏家祥先生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不同的声音都是需要的,我们华人参政,在朝,在野都要有人才正常嘛。“


超越族群政治的努力


很多上了年纪的华人都为多年来马来西亚华族相对受到压制的命运扼腕叹惜,一些人认为如果在当初华族坚持团结奋斗马来西亚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华人占主导的国家。但历史是很难假设的,据1947年人口统计,这一年马来亚的总人口中,马来人占43.3%,华人占44.9%,印度人占10.4%,华人比马来人多一点,华印两族相加超过半数,此情况引起马来土著大为关切和恐慌。而英殖民者正好求之不得的利用族群矛盾,一方面南洋华人当时受大陆公产主义思潮的影响较深,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不甘心马来“赤化”,所以把自己打扮成马来人的保护者,打压限制华族,以此转移马来土著民族主义者的斗争方向和独立目标,从而巩固英国殖民统治。


那时以陈祯禄为代表的华人领袖,审时度势,着眼大局,以妥协换取华族的生存发展空间和基本公民权,但这也留下了族群政治悬而未决的阴影。是容忍一个马来族享有特权但华族也可以安居乐业的国家,还是追求一个更加公正种族平等的社会,这样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了这方面的政纲不同,甚至引发国家分裂——65年的新加坡独立;最严重时在69年5月13日吉隆坡演发为较为严重的族群冲突,史称“513事件”,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后来官方公布,骚乱中89人死亡,272 人受傷,305 人被捕,政府在处置时有“拉偏架”之嫌,偏袒马来暴徒,华社受到严重打击,而根据新纪元学院院长、民权工作者柯嘉逊的新著《513 - 1969年暴动之解密文件》引用大量解密的证据和国外记者的资料证明,这场骚乱,是由巫统和一些马来族激进势力蓄意挑起的。


幸运的是那样的危机在大马没有全面激化下去,也源于华人的政治参与和沟通机制,包括马来上层的清醒认识,比如马哈蒂尔从六十年代撰写《马来人的迷惘》(The Malay Dilemma)到后来的一系列演讲,都痛心地承认马来人尽管享有众多优惠特权,依然在经济上竞争不过华人,“华人交得税最多”,进一步告诫自己的马来同胞,马来西亚离不开华人的贡献。而且华人积极的政治参与,也是各执政派别都把华人视为需要重点团结的力量,马来西亚已经奠定了基础的民主选举,多党竞争的政治基础,如果任何政党忽略了争取华族的支持,它基本上不大可能在政治上成功,这种制衡保证了马来西亚相对的政治稳定。


尽管如此马来西亚华社依然有很强的危机意识,由于马来族的高生育率和鼓励印尼马来裔的移民,而对马来族的政策倾斜,又让很多华人青年赴澳洲,新加坡,台湾寻求发展,根据04年的统计,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已经降低到了25%,而马来族超过总人口的65%,这让华社强烈忧虑,未来华人的政治影响力会被边缘化。包括马华公会在内的一些华人团体,都在各种场合鼓励华裔妇女多多生育,以避免华人被边缘化,一些华人会馆和宗祠甚至提出要给多生孩子的华人家庭发奖金。但可想而知这样的号召,在注重生活品质和个人自由的华族年轻人身上不会有太大效果。


我在接触一些前面所提到的“新锐派”都表示未来华人如果要在马来政治中站稳脚跟,就不能仅仅依靠族群立场和族群选票来维持,唯一的出路在于重构马来西亚的政治生态,推动马来西亚的政治更加民主文明,让各族群都受益,他们强调自己首先是一个马来公民,其次才是一个华人。所以他们努力投身反腐败,争人权,求民主的社会运动,超越传统族群政治的范畴,在很多议题上实现了跨族群的联合,一个华族青年引用我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话“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比如他们和马来和印度裔的“新锐派”联合在一起,抗议国阵联盟通过不公平的选区划分,及操纵国家资源的手段长期一党独大。


抗议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打压自由媒体,垄断新闻执照。


抗议和执政党关系密切的贪腐低效的“国有企业”垄断石油,天然气,等暴利生意。


比如最近马来政府单方面决定提高高速公路收费,这些高速路由纳税人的钱修建,而政府又在缺乏透明度的状况之下和私营大道公司签署大道私营化合约,于是引发了今年二月有在野党参与的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示威队伍中,华裔和马来青年携手并进,我看到照片,一个马来族老伯摇旗呐喊时,一些华裔青年保护在周围,令人感动。


而同样今年爆出的照片丑闻“华裔女郎警局被逼裸蹲”,大陆一些媒体都做了报道,往往强调是华裔受辱。而反对党的年轻女国会议员郭素沁小姐则从人权角度抨击让嫌犯裸身站蹲搜身这种警界陋习应该彻底革除,不是种族问题,而是对所有妇女的侮辱,也是对基本人权的侵害。


一些在野党不再象国阵联盟里的马华,巫统和国大有鲜明的种族色彩,包括前副首相安瓦尔自从受马哈蒂尔当局迫害入狱,出狱后组建人民公正党,在野党身份挑战巫统,他的纲领就强调超越族群政治的平等公正,我在他的团队中就见到了不少华裔骨干,比如全国宣传主任蔡添强就是“民主斗士”之称的著名华裔社会活动家,我把他也归为“新锐派”。


更可喜的是,我看到年轻一代华人更加懂得反省自身的局限,欣赏异族身上的差异和优点,不象老一辈华人往往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称马来族为“番佬”。这两年马来西亚流传一个人所皆知的笑话,看到中国的宇航员上天了,马哈蒂尔很着急,想找一个宇航员代表马来西亚飞上太空,证明马来西亚也能发展航空事业,先找出一个身体很好的马来人,他说“啊!?上太空啊,好危险啊,我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呢,我不去。”没办法又找了一个印度人,也提出同样的要求,印度人想了想说:“这事好危险啊,这样吧,你给我100万令吉我就干。”马哈蒂尔很不爽,心想居然敢跟我谈条件,又去问一个华人,华人很爽快:“好办,只要你给我300万令吉。”马哈蒂快气疯了:“你居然比印度人要价还高?!”那个华人说:“不要急嘛,你给我三百万,我花一百万雇那个印度人去上太空,剩下200万,我再给你100万回扣,不是大家都有好处么?”这个大概是华人编的笑话里,对自己华人文化的调侃和讽刺也是非常辛辣的。


我也见到一批华裔年青人,都能用很欣赏的目光看马来人身上的优点,比如我见过有人讨论,华人活的太累,像蚂蚁一样工作,从来都闲不下来,马来人就会享受生活。我还听到华人青年告诉我华人也有缺点就是太功利,不象马来人那样善良热情,在马路边上你车抛锚了,主动停车下来帮忙的通常是马来人。


有这样的胸怀,祝福也相信马来半岛的华人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我就读的小学,正修二校的校训“自强不息”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的精神体现,这种精神就是我们代代相传的信念。。

Saturday, August 28, 2010

明志又不爱国了?



这一次,明志没有改国歌、没有用国旗当背景,只因为他重复“没有教养”的行为,并出版足以煽动种族情绪的短片,辱骂有关校长,同时指责教育部“没教养”兼歌曲拥有不雅手势与字眼。

这样就变成我们伟大的巫女青团罗斯娜标榜为“对祖国完全没有崇敬之心”?

从她的角度想,那对祖国有崇敬之心,就包括不能煽动种族情绪,不能辱骂别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么发表伟大言论的那位“尊敬”的校长,她好像叫我们回中国,也出言不逊。那么她是不是“对祖国完全没有崇敬之心”?还是说只有土著的情绪是种族情绪,华裔与印裔的情绪不是种族情绪,所以华裔与印裔是可以煽动与侮辱的?

这时我们不仅在想,那位煽动种族情绪,发表极端言论,破坏国家和谐的校长,几时才会被革职。。

Friday, August 20, 2010

新旅程正式开始

经过了两个星期的奔波,终于决定的了发展我事业的地点。
这个地方,不是我出生与生活了20年的家乡峇株巴辖
这个地方,不是我度过大学3年时光的花花都市吉隆坡
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是一个即陌生又充满着挑战的地方,柔佛新山

有人说,这里治安不好很危险
有人说,这里没有繁华都市的夜生活
有人说,自己一个人闯天涯会寂寞
有人说。。。。

最后我还是决定过去,套用我在面试时说的一句话,never try never know
没有尝试过,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
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的了解
一位学长的一番话,让我更确定的下这个决定,

“有机会出国闯闯,看看不同的事物,会让你的视野更旷阔”
“走到事业的高峰,当你成功的时候,往往都是孤独寂寞的”
“年轻没有包袱时,更应该放下顾虑,走出国外看看这世界”

的确,对我而言,吉隆坡只是三年苦读之处。
家人是我不能放下的重要的人物,而在吉隆坡的朋友纵然关系再好,也不应该成为我过度留恋的包袱。
这一次到新地方发展,
还在读书的朋友说我会时不时的重回吉隆坡,
已经就业的学长说做工后我大概没有心思回去。
未来的情况,大概更可能是后者。
回到原点,吉隆坡对我虽然真的多姿多彩,但还不足以要我留下来发展。
既然获得了不错的机会,我选择闯荡新天地。

不能再时时与各位亲爱的朋友见面,各位记得好好保重。

Thursday, July 22, 2010

期待


三年转眼就过去了。
对于时间的分配,没有什么后悔的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人没有完美,尽可能的把自己的目标达到,纵然与我当初设下的目标有差距。
不完美的大学生涯,拥有许多的瑕疵,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期待8月4日毕业典礼的到来,也是我告别马大生身份的最后一天。
这也意味着,我人生路上新的里程碑正式开始。
展望未来,我的天空。。。

Monday, June 21, 2010

毕业典礼之泪洒步操场篇

在马大东姑大礼堂的毕业典礼后,教练cik Husni吩咐我们重回步操场。因为前总协调Tn Ismail要见我们(现任的只上任3个月,我们也不常见到他~)。
回到了步操场上,我们再度里列队。
当时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结业后,为什么要再集合,还必须在步操场上而不是在办公室内。
cik Husni让我们列队后,向上司(前总协调)报告后,便领着另一位教练cik Amir。步操到最右边的队员的前面,当时的我们感到彷徨,不知道什么事。结果看到的是,教练向他致敬,以一个下属的身份向他道贺并请求道歉,希望他不要介意之前对我们的任何责骂等。。。
我们被这个突如起来的举动吓了一跳,为什么教练们会这么做??
这三年来我们都是被他们所训练的,我们何德何能接受他们的敬礼??
作为教练,他们本着父亲对子女的态度来教诲我们。。
我们能够接受这样的致敬吗?

迷惘,但我还是强忍着徘徊在眼中的泪水。。
在教练cik Huini站在我面前的那一刻,我的泪水已开始有点不听使唤了。。
在纪律部队里面,一个下属见到了自己的上司时的致敬是那么的认真,完全没有松懈,我能感觉到教练致敬时的手是很用力的,这是一份尊重。但是这样的尊重,我们似乎受不起。。
在cik Amir,一声tuan Kuah。我的泪水再也不受控制的落下。
面对教练们的神情,心里不禁感伤。
一个接一个的致敬,面对面的敬礼,这是一份至高荣誉。
敬礼完成后,教练cik Husni再度向Tn Ismail报告,已经把应该教授的都教授了。他也卸下了这个重担,在总协调离开后,他一个人已无力在负责教导我们。毕竟不是每个人能够共事六年这么久,新来的上司没有开创学警时的经历,缺少了这份感情。而开国功臣到了今天,也只剩下了这三位教练。剩下他在支撑着一切,新上司不了解整个运作,也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这也是让他决定提前退休的原因。这一刻,他拥抱着前上司并哭泣。一个50来岁的人,在我们面前哭泣,可想而知他为了今年的结业礼面对的压力有多大。

本来快乐的气氛,在这一刻变得庄重。
这样的事,不是所有大学都会出现的,毕竟要向自己所教导出来的学生致敬,放不下面子的人还真的做不到。
这是前总协调在每一年的结业礼都会做的。因为他认为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考验,有资格受到教练们的致敬。
这样的仪式,以后应该不会再出现了。因为老牌教练的离去,这样的仪式不会在其他教练身上出现。

当时的感觉真的很奇妙,就好象是对你很好的老师,突然站在你面前向你敬礼和道歉。试问这样的情况有出现过吗?
马来西亚的警队制度就是如此,做了几十年可能他的等级还是停滞不前,而他教导的学生却在三年后,直接成为了他的上司。如果遇到一些不好的学生,不感激他的教诲,反而责备他。那是怎样的呢?在教练心里会不会出现很多的无奈,我教出了许多学生,但是他们却成了我的上司。。
这一刻所发生的事。我将没齿难忘。。

Sunday, June 20, 2010

毕业典礼之快乐解脱篇


汉坤、润宇和学警同僚saifullah的合照














今天6月19日。是我在马大的第一个毕业典礼。
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来训练。
每天的早睡早起,让自己有点吃不消。
早上5点多起身7点操步到下午5点晚上再筹备到12点左右。
回到床上,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就是直接睡觉。
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三年都迟睡迟起的大学生活是不同的也很健康,但是身体的疲惫却让自己感到很累。
这种生活正式结束,回到大学时代的生活:迟睡迟起。
未来开始工作后,大概没有这种机会挥霍青春了。
家人没有参与我在学警的毕业典礼,习惯独立的我认为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也没有要求爸妈出席。
最后我只邀请了两位朋友出席我的毕业典礼,就是润宇和汉坤。
过了今天,我就是inspector sukarelawan了。
一切的训练对我来说,是不同于辩论大家庭的生活与活动。
几位华裔学警也因是少数的一群,大家的关系都很不错。很高兴认识你们。
异族同胞的同僚,大家也共同度过露营的日子,互相扶持一同玩闹。
这一切将会是我一辈子的回忆,大雨中睡在凉亭中的日子,大家一同舔地上沙石的感受。
都是没齿难忘的回忆。以后,我大概会说想当年我混学警的时候是怎样的。
哈哈。。。还没老,就已经开始想当年了~
一切都是值得的,没有后悔的人生才是精彩的。
cheers!

Monday, May 17, 2010

大学再见(2)。。

离开马大最舍不得的不是辩论队,因为大家还会再聚在一起。
离开马大最舍不得的不是警队,因为大家都是萍水相逢的一群。
离开马大最舍不得的却是自己的系友,毕竟大家共同的在一起上课了3年。

系友当中,关系最好的,以后不见面也最怀念的应该是自己房里的那条男人双茗。
我们的关系真的很好,没有多少个人能够跟我如此的熟。除了我的家人。
很难想象我们两个大男人在房里是怎么过的。哈哈。。
跟他认识了3年,从一开始的迎新周就开始混在一起,大家只能用一见如故来形容。
他是麻坡人,我是拔都人,就这样开始认识。
同房的日子,曾经我们一天24小时都在一起,
上课在一起,吃饭在一起,操步在一起,训练在一起,打球在一起,睡觉也在一起(他睡他的床,我睡我的床)。
这样的日子,我们至少过了365天。。
所以辩论队有活动、比赛、喝茶等,还是有什么其他组织的聚会,我都会出席。因为我不想一直对着他。
女生在房间里,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但是男生很少会这样。
我和他更不用说。两个人纵然一直呆在房里,但是可以不说一句话。
和其他朋友一起在外喝茶聊天的时候,我们的话反而多过在房里说的。
每逢考试期间,我们更是过各自都自己的书,连续3个星期一句话都没有说过。
窝在房里读书,要吃饭时就自己跑去食堂打包。大家似乎都没有看到彼此似的。
我相信女生应该不会3个星期在房里不说话吧~哈哈
纵然如此我们的关系依旧很好,甚至让其他系友怀疑我们的关系暧昧。。真的是炸到~
很庆幸我们都不是肮脏邋遢的男生,所以我们的房间都很干净,这点来过我房间的朋友都不会有异议。
当初选择彼此成为室友,也是因为同系和彼此都爱干净。当然我没有他那么的挑剔,特别的爱干净。但我绝对是喜欢整齐的。

3人帮中当然,除了室友,就是另一位系友文宏,他也曾经的窝在我的房中两个月。每次出去玩乐看电影,都是我们三人居多,当然有时为了筹备辩论,不得已下我会放飞机。但是有什么问题发生,大家都会帮忙彼此,这学期能顺利过关,还是靠着他们的协助。

很多时候不说话,反而让我们的关系更密切,
做兄弟的什么都不用说,一个眼神就够了。

化学系华裔系友不多,而较熟的就只有那几个,当然把报告借给我的几位系友,也非常的感谢你们。
大家毕业后,能够相见的机会不多,但是我会想念同窗的这些日子。。

朋友珍重!

Saturday, May 15, 2010

大学再见(1)。。

等到了昨天,这学期的成绩也公布了。就如我之前说的,我会如期毕业,我也做到了。作为一个学生,我算蛮失败的,因为我不务正业而没有专注与学业,结果徘徊在extent还是准时毕业之间。这样的结果(以中等成绩毕业),也只能怪我自己太贪心,既要读书,又要辩论,还要当学警,最后还参与新青年。我能够埋怨别人吗?答案是不可以。我后悔吗?我从不后悔,还认为是值得的。

混了不同的领域,学了不同的技能,看到了不同的事物,在大学里的我所做的一切,我认为都是值得的。
修读着马大化学系,我觉得是骄傲的。这一科系很难,但它是有趣的,我喜欢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学到了许多不同的化验仪器,知道了一些混合化学物产生的变化。但是我不喜欢许多要背得理论,因为我没有时间背。成绩好的学生一定能够把笔记给吞下,对我这种不喜欢背的人简直是苦差。所以我成绩不是很好。

在辩论队里,我认识了很多人,达成了小学时对他们的崇拜,见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辩论队的大大小小教练,教了我很多,让我的视野开拓。不管是政治的见解,还是经济的趋势,或是国际格局,这些都是课业上学不到的。纵然以前我就支持反对党,确实因为不爽国阵而支持的。现在的我还是支持在野党,但是却又无数个理由让我得支持民联。以前的我,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现在的我,却能够在人前侃侃而谈。这些都是我的成长与脱变,也是我进入辩论队前设下的基本要求。或许没人信,但我知道我一直面对的问题是我口齿不清,所以我也一直很努力的要改变。

在学警里,我在树林里带过了几次,枪械也玩了三轮,点38,M-16,和:Mp 5,半自动短枪这些都是真真实实的拿在手中,对着枪靶射击。男生总是喜欢玩射击游戏,所以看到很多人都在CC里面打counterstrike,但是有多少个人能够真正的体会枪的实感?我却拿到了,很多人没有机会体会的,我却试过了,我还会有遗憾吗?虽然我不能够接受队伍里一些态度,但无可否认我在里面却有不同的经历。

新青年,是我最少参与的,毕竟校园政治团体与学警是有冲突的。但是认识了一群热血青年,了解了马大一段被抹杀的历史记载,把马大的历史更全面的理解是这个组织让我看到的。只有在涉及校园政治当中,才能真正了解它的阴暗面。校园也是国家实际情况的缩影,在这里看到了各种的不公对待,有人冷眼旁观,有人助纣为虐,有人奋不顾身,有人置身事外。让人体会到,面对施政不公,你却冷眼旁观,当问题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还有谁会对你伸出援手?这些经历只有亲身体会,才能了解当中的悲哀。

在马大里的第一年,学长杨陽曾经劝过我,拿化学系的迟早离开辩论队,更何况你还加入了学警,根本是找死。润宇还劝我,你一定要三者之中你一定要做选择,至少舍弃一者。他还打赌说我一定会舍弃一者。最后的结果,我没有得到太美好的的结局,但至少我坚持到底,我没有因此而放弃任何一样。只是成绩烂了一点罢了。。哈哈。。

辩论队的大大小小常说“我主修辩论,副修课业”
在我的话,应该是“主修辩论,副修课业,兼修学警!”

一切都是值得的。。
谢谢所有让我三年大学生活多姿多彩,不留白的每一位。。谢谢你们!

Friday, May 7, 2010

毕业前要做的20件事

几个星期前,看到朋友们转载的这篇文章。当时的我,只是迅速的阅过。现在到自己也快考我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张试卷。才把这篇文章转载到这里,只为了检阅这20件事我到底完成了哪几项,还有几项我还没有完成。。

我会尽可能去完成。。
毕竟这些将是我未来的回忆。。
现在是早上8点,我的考试是下午3点。。
看着这篇文章,感觉眼泪似乎要飙了出来。。
但我必须要控制。。
如果我在考完试后眼睛泛红,请不要和我说话。。
我怕自己会忍不住流下泪来。。
时间过得很快。。。
三年的时间,就在打一打辩论、露一露营、操一操步、拉一拉布条、顶一顶人、考一考试就这样过去了。。


1.不管你曾经多么内向,你一定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认认真真地讲一次话,或者唱一支歌,即使你和开学时一样,再介绍一回你自己。

2.拜访一回你最尊敬的老师,在毕业时,认真地记住一条关于人生的经验。

3.一定要对你喜欢的女生(男生),很认真地告诉她/他:〃我爱过你!〃

4.一定要和一个女生(男生),很认真地走一回〃情人路〃或者爬一次〃情人坡〃。

5.即使从不喝酒,你也一定要认真地醉一次。

6.在夏夜夜雨水里,大声地喊一次那个你想过多次人的名字,不要怕你的声音过大,惊醒N多梦中人。

7.认真地在你不喜欢的食堂里,最后品尝一次食堂的免费汤,它的气味你会在很多年后还能记得。

8.在一个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早晨,去操场跑一次步,和那些生猛的大一新生们比较一下懒觉睡多了后体力的差距。

9.在宿舍里不要有类似于写〃某某到此一游〃的行为。

10.下定决心,班集体的活动这次一定不会借故溜走--如果还有的话。

11.很认真地穿一次西装(套装),看看自己和4年前变化的地方在哪里?

12.花一个下午的时间,认真地整理一次自己书箱,哪些是可以留的,哪些是不要了的--在某本书里,是不是看见了一张陌生已久的纸条,或者是某人的名字?

13.男生整理衣柜的时候,记得把你的球衣送给你的学弟,CD送给学妹,游戏碟记得自己带走。

14.在校园里,假如有山,请记得再爬一次,假如有水,请记得再游一次。

15.记得留下每一个你觉得应该是朋友的联系方法,然后再把你的新单位的电话告诉他们。

16.终于要走了,再剪一次发,让自己崭新地离开,然 后崭崭新新地开始。

17.记得归还你的证件,陪伴了你4年的桌子、椅子和凳子--我们不提倡你宁愿罚钱也要留下你的图书证、学生证、医疗证、食堂饭卡……

18.论文答辩可是你人生当中最后一次的课堂作业了,请你认真地书写每一个字。

19.和你睡了4年的床,一定要记得和它合一张影。

20.尽可能地送每一个你能送的同学,你要明白,他们是你4年的同学,他们中的某人,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见到的人 -

Friday, April 16, 2010

评价

两年前听到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这句话让我很感动,因为是在发生了一件伤心的事后,由一位初次见面的女生对我们说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这句话很有意思,因为它适用在很多地方,看你怎样去理解它。
这把尺,有时候是对人的一种评价、判断、 了解。
怎样的评断,每个人都不同。但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与人相处与了解。
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有时不会客观;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方而更客观。
常常想旁人询问自己,有时是改善自己的最好方法。
好的朋友会直接告诉你,问题所在;有的朋友却不会,为了避免询问者不满。
秉持好的态度,向大家了解自己在旁人眼中是怎样的人。
自己才会注意,自己才会去纠正。
永远活在自我的世界,就永远不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就永远只能看到自己的一面,无法理解旁人眼中的自己。
没有了解到别人的那把尺如何测量自己,是无法成长的。
多多的向大家了解自己,接受批评,才能够让自己改变。。

Sunday, April 11, 2010

回复仪芳

仪芳:

不要误会,我不是一个不光明磊落的人,不点名的方式只是要给与意见与劝告,不是要和谁吵架。既然你觉得不应该以不点名的方式,我就直接写下名字。

我的立场由始至终没有改变,我也从不后悔去做任何事。
你说的公告天下是寻找别人整合意见的话,我确实有做过。
除了当天晚上的几个人与另几位朋友兼学长以外,似乎没有更多公告天下的举动。
我说过的话,一直都没有后悔,也一直坚持。
由始至终,我没想过什么插刀的事。别误会,作为朋友只是要给予劝告与意见。
共同联署提议,是最初的想法。没有改变过。至于要求学弟提名的事,是在联署提议的情况下。
没有迫切性提前处理,是整合了几位的意见后的决定。

整个事情没有对还是错,我一直都坚持要改革,也从没有退守过,也认为改革是必要的。
我也从没说过要你以一个人的名义来提案,而是共同联署。
在总部时,我们都了解的事是提案通过固然好,但是没有通过,至少留下文献记载曾经有人提过。
同意联署后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有责任,我没有逃避责任过吧?我一直都秉持着应该讨论的态度。
你回想一下,我有没有想要吵架的?我承认我想让更多人当天讨论,结果只要是能让学会更好,我都不反对,所以表现态度轻松。我能够告诉你的不是每一次的意见不合,都要撕破脸的。。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已经和很多人撕破脸了。。

其实,我们之间的误解,是在于联署这个节骨眼上罢了,我的建议是共同商议,就需要共同联署。我也相信你没有直接摆我们上台的想法,也没有撇清责任的意思,只是做法上未来可能要更妥善的方式,我的意思是也补上自己的名字。我也明白当届执委或前执委知道你有参与,但是共同策划与单独策划有不同之处。就好象加蓬当晚说的一句话“整个改革的事都只有一个人想做,整个晚上都只有一个人再提,为什么只有一个人要改,全部人都要符合他的意思。”或者当天晚上,你更多的参与讨论会更好吧。至少不会体现我是拿破仑。
这是个人名义的提案,会被质疑的地方。我也认同。
你说以你个人名义不能够,我绝对同意,所以我们提出联署,所以我们提出找一群人商议。
我也不赞同个人主义者,这样有点像小拿破仑。
但是联署之下,至少不会出现这样的误解。
在整个过程中,必然有人会认为是我和汉坤是两个个人主义者是主要的策划者,没有别人的参与。

改革成功对你没好处,对我有吗?每一个对学会有情义的人,都希望学会能更好的发展。不是个人利益考量。我会提只因为我也对学会有感情,我希望它能做得更好,就是如此而已。

我绝对赞同要敢敢来,不要因为不敢做而放弃,也一直支持啊。我从没有因为很难做而不做或退缩,这是我的原则,也是我不会放弃的原因。我们的确在改革上达到共识,我也没有一再强调,我没有退守过也一直坚持着。对于当时的情况,已被列为提案人的话,是不能够离开的。轻易的在提案后掉头离开与放弃提案,只会让人误会是来搞混乱与找碴的。未来你遇到这样的事,希望不会采用一样的做法。

个人角度上,的确会有被利用的感觉,如果你转换一个角度来看。
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会认为我不想背负责任。
从第一篇不点名,到现在我一直强调我做的是我认为应该做的,只要它不是伤天害理的坏事。
我一直都坚持要改革让它进步,也没有放弃过这个理念。
我信誓旦旦的表示支持,几时有退过?
我承诺我会做,我没有遵守吗?

我从来没有你所说的愤愤不平,也不会这么做什么你所说的乌龟事,只是因为朋友太多,不想写下名字让其他不干事的朋友知道罢了。

我给予的建议是:
希望你未来能够更好的处理这些事,避免在处理上会让同样想法的人感觉到最后是孤军作战的。
也希望很多事情在意见不同时,是讨论并得出结果不是撕破脸,纵然在政治上或商业上没有人会随便撕破脸闹翻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还是那一句,我的立场始终没变过。也没有要推卸责任或追究责任。只是想给一些意见和劝告。
文笔上可能语气不好,可能用字不当,但我没有恶意希望你了解。

Saturday, April 10, 2010

重要的几句话

前两天,我与几位朋友聊天。而在聊了整夜当中,我也向一位学弟了解了某些事,而询问他当中的原由。了解了之后,作为一位朋友兼学长,我可以给予的劝告是有些话不应该讲出来,也不应该写下来。真的要发泄,就要写得没人看得懂。

有些话我想了很久,最后才决定写下来。套用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会做一些我认为我应该做的事,只要它不是坏事。
所以我打算在这里也想向另一位学妹说几句话。

有些事纵然与别人意见不合却又想提出来,得到了几位学长与朋友的支持,还是应该自己提出这些想法站在前线。而不是得到几位朋友与学长的支持后,用别人的名义来表达却不自己表达。纵然无法得到大多数的认同,纵然认同的学长有责任,但不表示自己没有站在前线的责任。站在你的角度,或许你会觉得由别人提出会更有影响力,会得到更多的认同。但这不表示自己的这个想法就应该完全通过别人来提出。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城府与心机,当然我不例外。但是对于我自己的朋友与合作伙伴,我不会精心部署。短短的几天发生的事,从缘起到终结,我只能说完全不同。一样事情,从一开始的共同商议,到最后站在前面的却不包括你。整个事件,你能够让我觉得你城府不深吗?纵然我们同意,但不表示你就没有涉及。从一开始的联署,到最后只剩两人,而且不包括你。你认为我会怎么想?到了最后一刻,才从你的口中得知一切,还涉及了我认为不应该涉及在内的学弟。我又会怎么想?一切事件由始至终,我没有想要逃避,我绝对赞同做这件事,也绝对对我说过的话付上责任。但是,为什么你却不是另一个站出来的人?

到了最后,才告诉我有"突发事件",
到了最后,才告诉我要改变做法,
到了最后,才告诉我两个名字中没有你的名字。
甚至到了被迫换地点,又告诉我时间与环境问题,不然当作没有提出过。
我不想这么说,但我必须说,你给我的感觉是,我被利用了。。

试想一下,
如果我当时真的因为换了地点而离开,事情会怎样发展?
如果当天我真的不出席,事情又如何发展?
想到可能的后续发展,不禁让我心寒。。

我能够给你的忠告,
作为一个人或领袖,必须对他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自己的作出的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担当,对自己做的付出责任。而不是借由别人的名义来处理,纵然他们同意与配合,也不应该推卸自己的责任。

对于朋友,我可以两肋插刀。
对于朋友的隐瞒与欺骗,我只会为他补上两刀。
我可以忍受朋友的冷嘲热讽,也可以忍受朋友的玩笑,但是我不能够忍受朋友的欺骗与隐瞒。
但这次事件上的发展上,你似乎对我们隐瞒了几个部分。。

Friday, April 9, 2010

这个时候

一大堆不懂什么的东东,在这种时候入侵我的思绪。。。
头脑不停的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
一直有很多的烦恼烦恼烦恼烦恼。。。。。
头痛头痛头痛头痛头痛。。。。。。。。
我要把它都发泄出来。。。。。。。
现在的我不可以烦恼这些鸟东西。。。。。。。
等跨过最后的门槛过后。。。。。
我才应该再度好好的一一思考。。。。。

要把所有的东东都从我自己的脑里全部丢掉。。。。。
丢掉丢掉丢掉丢掉丢掉。。。。。。。

Thursday, March 25, 2010

对马大华文学会前景感到忧心

马大华文学会到底是怎样的学会?刚刚进来马大的时候,我真的一无所知。只知道这个学会,经常在国家面对一些课题时,会发表文告声援其他组织,表达自己的立场。里面的行政管理,马大华文学会和中学的华文学会有什么不同,当年的我并不了解。直到参与了那一年的特别活动,独立50大专辩论赛后,才真正接触学会,了解学会的历史,与爱上这个学会。

马大华文学会分为6组3处1团。当然学会会员都知道这6组3处1团的不同。但是到底有多少人了解学会会歌?

《不灭的信念》
漫漫岁月我们踏过
传承的火炬在燃烧
期待火浴后的火鸟
展翅翱翔清空

纵然路途艰辛坎坷
不灭的信念永坚持
多年的盼望终成真
你我绽放笑容

掀起灿烂的一页
晴空万里在眼前
让我们携手迎向前
迎向美丽的虹彩

当年的马大生,在华文学会被宣布关闭后,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整个学会。他们并没有因为学会被打压,而让它消失在历史的洪流当中。那时候的学长学姐反而积极的争取重开华文学会,不会因为学会被关闭而停止办活动。他们扛着传承的信念,期盼着学会像火鸟般欲火重生,再度让更多的华裔生在学会里成长,展翅高飞。

纵然重开学会的路途多么的艰辛,有多少的障碍,他们都没有放弃那份信念。多年的奋斗终于得到了回报,在1989年第一届全辩的当天,高教部长借着当然宣布重新开启马大华文学会。这消息让奋斗多年的学长学姐感到欣慰。努力不懈终于看到了那一道彩虹。

打开了历史性的一页,能够让学弟学妹们不需再背负非注册组织的罪名,正大光明的办活动。希望未来的后辈能够共同的传承马大华文学会,把这份信念流传下去。

这首歌记载着当时为了学会重开而不断奋斗的学姐学长,也为了让后辈的我们不要忘了他们的努力,坚持的把学会继续传承。为了重开马大华文学会,有许多的学姐学长付出了许多努力和牺牲。来到了今天,学会竟然因为马大华裔生的不热衷,而造成学会没落。难道马大华文学会在现在的马大华裔生眼里真的一文不值吗?还是因为宿舍活动是更重要的?住宿舍是更关键的。

那位"扬名"马大华文学会的陈同学,夸大海口说把华文学会带入国际闯出海外。结果三个月辞职,只因为为了住宿舍,为了某个不成理由的藉口辞职,之后再代表蓝派竞选学生代表助纣为虐。你真的了解华文学会吗?华文学会真的是反校方、反政府吗?难道看到错误的事情,你不需要站出来反对吗?小学生的道德教育里教导的正义与公平是白教的吗?看到了一个流氓在欺负一个弱小的人,在小学的你会知道要报警帮他,来到了大学看到了政府在不公平的对待人丁单薄的一族,你却选择漠不关心,认为政府做的一定是对的。出来发表与政府不同意见的人都是反政府是错的。这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的政府的教育是多么的"成功"。其实马大华文学会,根本不稀罕你所说的扬名海外,我们都不贪慕虚荣。学会秉持的是"扎实为经,回馈为纬"的精神,我们要求的是把学会一代传一代,让学会能继续的培育出更多不同方面的人才,社会与国家对学会与学生的培育,是我们必须要感谢与贡献的。关心国家与社会时事,是回馈的一种做法。

比较一下,学会活动与宿舍活动,甚至是学会与住宿舍的比较。看不出为什么两个比较,后者会来得更重要。难道大学生进大学不是为了要训练自己,不是为了增值学习更多的才能,不是为了让自己在真正进入社会前在这个社会缩影当中寻找定位铺好一条出路。而是为了贪方便,为了住宿舍,为了吃喝玩乐。这个真的是一个理由吗?

Saturday, March 6, 2010

朋友聚会




我们没有扮聚会,但是大家约好一起到阿茹家,在无心插柳下难得这么多朋友聚在一起。




全体照,几个月的联络工作没有白费。





















小学同学会,虽然第一次的聚会是十年后的大年初二,虽然第一次的聚会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能够出席,但是有心要重聚,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朋友对我来说真的是有今生没来世,身为朋友我认为应该做的我都会做。这就是朋友在我心中的价值,很高兴认识你们。没有了大家的生活,就少了很多的精彩。

Monday, February 22, 2010

虎年特别记载

今年的新年,与往年很不同
从心态上,以前的这段期间,自己会沉醉在赌博之中,眼里只有输赢。但是这一次,赌博的欲望明显减少了。对输钱赢钱似乎没有太大的执着。换作以前,自己必定会在赢了后想赢更多,输了后想翻本,这是普通人包括我自己会有的一种既定思维。然后,一整个放假都会花在赌博上。。。庆幸,今年的赌欲不深。也可能是因为感概人生苦短,在这两年里两位朋友先后车祸离开。让我想把时间花在家人与朋友的相聚上。

心态的改变主导着自己如何善用这段新年假期。
几个月前,在FB上看到了学姐在FB里遇到了自己的小学朋友。让我自己也回忆起当年的友情。想想8字辈的我们小学时,哪像现在的小学生,一机在手联络无阻。开启了自己在FB寻找小学同学的任务,那时的自己真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回想自己的小学同学到底有哪些?他们的名字、姓氏、家里联络号码等。这些都是我寻找一个又一个小学同学的蛛丝马迹。以前的我们都有写下纪念册。相信这也是8字辈的人会在毕业前会做的。但是到底有谁真的在写下以后拿出来看看呢?有的人甚至会丢失了。

哈哈...念旧的我,完好的把它收藏起来。也因为它,我才能把同学的名字一个接一个的打入与寻找。又或是在几位还有联络的朋友的friends list 里面核对,并一个个的找出来邀请加入我create的FB group(1999年6s班同学会)。最后,找到了28个人,当然大家还是会继续的寻找其余失联的朋友。

这个联络网,主要的目的是找会以前的回忆,和了解大伙的近况。当然这个农历新年正好是我们小学毕业十周年,也意味着我们当中有的人已经十年没见面了。。十年有多长?大概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到他小学三年级吧!当中的变化与发生的事真的很多。这十年来,教导我们这一班长达5年的级任老师癌症逝世了。这十年来我们都分配到不同的学校,有的在独中,有的中辍了,有的在国中。彼此都不曾见面。

这一次的同学聚会,联络上的28位同学并没有完全出席,有的远在UK和台湾,有的有事忙着。好在还有12位同学出席,这一次的同学会。也是10年来的第一次,国兴还讲这次就当成是第一届的同学会,下一届再找更多人出席,但是谁做?我~(真的是过分,下次换你们了)

十年没见面,大家会不会放飞机?我还真的有点担心,所以一开始只告诉侍应生大概只有6个人。。。(保留太多位,等下全部没有来就糗了)最后有12人出席,真的有点感动。有的同学我真的是10年来第一次见面,甚至大家都不知道长相变得怎样了。这个可以从第一个出现的昭民上看得出,刚刚走进来时,他还在寻找到底小学同学在哪里?哈哈。。。因为他以为自己是迟到的,怎么知道只有我一个人。(他应该没认出我吧)

几位10年没见面的朋友包括昭民、以哲、起贤。当然剩下的8位,我还有联络分别是国兴、光宏、文耀、健辉、健维、冰胜、凯胤和于卿。聊天的过程,大家也尝试拨电给其他同学,希望能见到更多的同学。赵民有了移民澳洲的打算,可能之后在见面的机会就更少,起贤也在新加坡当厨师,或许大家真的只能一年见一次。但前提是有人要去联络与安排。
希望大家不是打算多一个十年才见面吧~

小学的友情往往是最真挚,最纯真的,大家都只是纯纯的朋友关系,彼此间有小摩擦,有小打闹,但是小时候的大家都是过了就忘了,谁也不会去记得这些小事。友情的价值,不是看大家帮助了彼此多少,而是看大家是否珍惜彼此。友情的考验,不是随时都会遗忘,而是就算过了多久还是会记在心里。

你如果是我的朋友,我是不会轻易忘记的。。

Monday, February 8, 2010

人生。。

世事无常。。
去年的2月7日,一位中学朋友伟发遇上车祸去世。。
在他车祸后的几天,才从朋友处得知他发生车祸的事。。
虽然与他不是太熟,有过多次的交谈、打球。但是听到他离开的消息,还是有点伤心。。

今天早上看到了一位学弟的部落格。。
得知,另一位朋友车祸逝世。。
和伟发比起来,他的交情更深。。
回忆起当初的认识,一起打球的日子。。。
在巴士上的玩闹。。
一切的回忆一点一滴的浮现。。

世事难料。。
人生。。人的一生。。。
有人可能只有璀璨又短暂的20几年。。
有人可能能够顺利走过80个岁月。。
能走多久,你知道吗?
珍惜与家人的时间。。
珍惜与朋友的欢笑。。
珍惜上天赐给你的。。
珍惜一切美好的。。。

美顺,安息。。

Tuesday, January 26, 2010

打破大学生的思路迷失

大学生的责任就只是读书?不需关注国家政策与时事?对于国家课题能够漠不关心?

BTN(国家干训局)的洗脑管我们什么事?废除大专法令做什么?我在大学无风无浪,没有被叫去听证会, 更不要说被大专法令下提控开除学籍。 亲学生阵线每年只谈这种大事,都不关我们的事,投选他们倒不如选能够争取到学生福利的亲校方阵线?

在学校,我们要的只是学生的福利有没有争取到?学生代表理事会要的做是为我们谋学生福利,photocopy shop可以多几间,Water cooler 可以摆多几台,宿舍食物可以更多元更好吃。这些亲学生阵线有没有做到?没有,那么为什么我要投选他们?

以上是现在大学生的思路长期被灌输一种方程式的思绪后,所做出来的分析。

大学生与中小学生所不同的难道只是大学生不用穿上难看的校服?难道只是上课时间能够自己安排,没有被编排后的时间表限制吗?这是错误的想法。大学生最大的不同是,大学生是成年人而再是青少年。只是这群大学生继续进修更高的学历。大学生拥有全国大选投票权。大一与大二生或许有的还缺几个月才能够拥有投票权,但不代表他们都不需要关心国家课题。和那群年龄相若但没有选择进入大学进修的人看齐的话,难道国家课题关他们的事,就和大学生无关吗?不是,所以大学生关注国家课题是自己的公民义务,而不是把自身的责任推卸给旁人。

现在的蓝派(校阵)可能可以帮大家争取到多几台water cooler ,多几间photocopy shop。甚至是更好吃一点点的宿舍食物。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们的说话和国阵政府的其中一个政党是一鼻孔出气的?

蓝派:“我们成功的争取到3台water cooler 。”

大学生:“很好,我们就是要3台water cooler,谢谢你们!”

政党:“我们成功争取到50万给华小。”

华社:“政府不是原本就要拨款給华小的吗?为什么不是华小应该得到的,而是要靠你们争取?”

以上是类型的一番话,但是华社的答案和在籍大学生的差别却是天渊之别。

这时候,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否应该想想问题在哪里?青派提出来的宣言,侃侃而谈的国家课题,说到嘴干舌燥的废除大专法令。真的没有关系到大学生吗?不是。

知道了大学生的另一重身份后,探讨与关心国家课题是责无旁贷的。这是自己的社会责任。

学生代表的第二个责任是大学生的福利。那么废除大专法令又怎样与福利有关?以往亲学生阵线的学生领袖,只告诉大家这是恶法,它让NC拥有最后的决定权,它剥夺学生的集会自由权,它让学生不能涉及政治。学阵的宣传,这个宏观的宣言,无法拉拢民心。只因为忽略了大学生被方程式化的思路,无法看出其中的影响。

那么我就不用宏观的大格局,来解释当中关系。而是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微观角度来探讨,为什么废除大专法令可以直接带给大学生应得的福利。很多大学生不了解当中的利害,所以总觉得事不关己,也因此而认为大专法令废不废除都无所谓。进而被划分为两派,青派的理念奋斗派,蓝派的争取福利派。这就是大专法令的利害。

学生自治,校园民主,真的太宏观了。用微观的角度看待学生自治,就能看到经济自主权。这项权利能够让学生代表适当的使用金钱资源,能够在各学院宿舍中增加water cooler ,也能够让学生自己决定增加学院与宿舍中欠缺的硬体设备,包括了实验器材与宿舍里坏了的篮球架。这些设备都能够处理妥当,也不需要在苦苦哀求校方,凄凄惨惨的争取到那3台 water cooler 。如此,大专法令是不是恶法?是不是必须提出与废除?是不是与大学生有关?

再用显微镜看校园民主,看看这个大大的校园民主到底如何的重要。校园民主,就是学生能够参与大学校方制定学校未来的大方针与政策,当然包括了宿舍内的规定和宿舍膳食。学生们对食物很难吃的诉求,不再是苦苦哀求校方,可不可以做点好吃的。不再是马大第三宿舍的双荷包蛋缩减开支,而变成了一个荷包蛋加个混有农药味的青菜。制定了宿舍的多余开支,有效的改变膳食,你付的一天马币10块,只会是物有所值。这样的话,校园民主到底重要吗?废除大专法令到底应该还是不应该?青派学生到底是不是无聊与无知,探讨些不管我事的东东?那些被捕的学生领袖是活该吗?大家看到这里都心里有数。

到这里到底要如何选择?每一位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自己应该有答案。

最后,我只能够与每一位学生领袖说一句:

“废法尚未成功,同学仍需努力呀!”

共勉之。

Monday, January 25, 2010

我那一票不会投给你

学生代表不只是一个只为了学生增加一丁点的福利,那一两台新的虑水机。还要对国家政治与时事作出批判,对错误的事件给予批评,提出大专生的看法。学生代表不是只对校内学生负责,还要对社会大众负责。试问无法对错误的事件作出正确的判断与批评者,如何能够成为学生代表?

两年前的马大华文学会改选,作为学会会员的我没有把票投给你。
假设今天你竞选的是校园级学生代表,我还是不会把票投给你。
因为你不值得我投选。

两年前,
你竞选外务副主席时的宣言,告诉大家要把马大华文学会带上国际,扬名海外。
有很多人真的信你,把票给你,但是今天我相信当年在场投选你的人也不会把票给你。
当时的你被问及学会面对国家政治应该给予什么反应时,你的答案是学生应该不涉足国家政治。
这样的答案已深深的烙在心中,作为社会的未来栋梁,竟然会有这种想法?你配当外务副主席吗?更别说是学生代表。
你号称要带领马大华文学会的宣言,却没有实际内容与实际做法,怎样实际扬名海外?
只有空洞的口号,常说的一句话套在你的身上,最恰当不过。“将就天下无敌,做就无能为力”。

纵然当年你当选,但是却在2个月后辞职。
理由是不知道学会对国家政治与时事会表明立场。
同样的事情会不会在你当选学生代表后发生?
到时你不要再说,我不知道马大学生代表要对国家政治与时事表明立场,然后又辞职。
我相信不会因为你不会当选,更不希望你当选。

最后,我只想告诉大家。
马大学生代表到底是要选一个草包,一个只讲不做的,一个对国家政治没有看法的候选人?还是要选一个真正有理想,有抱负,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对错误的事批评的候选人?
就看大家如何选择。

口头承诺

两军对垒的第一回合:

就人数上,亲校方阵线劣胜一筹。
就气势上,亲学生阵线占上优势。
就专业上,亲学生阵线打出和去年一样的专业,要求的是一个团队。
就候选人上,学阵一派劣胜,但掌控宿舍票源的优势在校阵,所以候选人有素质未必会胜。
就创意上,学阵带来的吉祥物吸引目光,校阵没有吉祥物。

两军交接的口头承诺:
学阵同意让校阵到学阵堡垒区API回教研究院拉票。
校阵同意让学阵到各宿舍拉票,但是设下3个条件:
1)只有候选人和候选人的代表能进入,其他不能。意思是只有7人陪同候选人进入。
2)必须出示批准信件。
3)不能超过12点。

乍看之下,似乎没什么问题。
但是既然同意让学阵进入,为什么要设下条件。
这几项条件的看是应该,但是实际情况未必。
1)只有8个人进入如何能够有效宣传?面对校阵叫嚣与阻止似乎,人数上的劣势太明显。
2)批准信会不会一拖再拖?两天的竞选期,可能会在这条件下,只有第2天才能进入。
3)12点后,只有校阵可以宣传。学阵则不可。那么不是出现不公现象?第3个条件配合第2个的情况下,结果会是如何?批准学阵在11点半进入,因为校阵候选人有优先权。然后在进入后的11点55分,就被强迫离开宿舍。那么校阵候选人就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或几分钟的时间提出自己的竞选宣言。

最后,
校阵到底会同意学阵顺利进入?还是利用约法三章的方式,变相的打压与阻止。
拭目以待。。

Friday, January 22, 2010

校园的白色恐怖

每一年的校园选举,总会出现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白色恐怖。

到底什么是白色恐怖?简单的说,就是那种具有威吓作用的言论,能讲得几夸张就有几夸张,它本来没有这么夸张,就把它讲得很夸张。白色恐怖可以是没有逻辑的,它的夸张只为了吓人,只为了让人害怕。

进来马大的第一年,第一次接触所谓的学长,就听到了第一个夸张的白色恐怖。内容是,劝告我们千万不要参与校园选举,尤其是亲学生阵线的。因为我们的参与,我们的支持会让他们“执政”(赢得校园选举,成为学生代表理事会)。曾经有一年学阵赢得了选举,结果马来西亚政府就cut马大的budget(减少开支)。最后校方在逼于无奈下,把bukit cinta(马大后山)上的一整段马路上的路灯都关了,整条马路伸手不见五指。导致没有人敢使用后山的道路,造成了许多的不便,也增加了许多治安问题。

听到这种白色恐怖,真的让人想到都会发笑。
第一,马大有可能真的把路灯都关了吗?
第二,就算关了,那么增加了许多治安问题的时候,必须负上责任的不是马大校方吗?那么他们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第三,减少开支是全国性的还是只有马大受波及?如果是,政府是不是破坏了马大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也最著名的大学的声誉呢?政府会这么做吗?

这两天,我又听到了另一个白色恐怖,但是这个白色恐怖让我有一股冲动很想去报案。这个白色恐怖是从马大的某一个宿舍传出来的。内容如下(大约概记载重点),

某间宿舍的学长(有点脑残):
“我跟你们讲,校园选举你们不要参与,对你们是不好的,尤其是女生。上次我去一个PM的camp。我就有和一个出来竞选的女生谈过。她就跟我讲,之前她参选的一些遭遇。她讲在校园选举的前一天,她在跑步的时候,就有一个人经过她的前面拍照,然后晚上她就收到了一个message,警告她不要出来竞选。另一个女生更惨,她在冲凉的时候被偷拍裸照。就有人sms她,跟她讲如果她出来竞选,她的裸照就会被放到intenet上面。我跟你们讲的都是事实。你们有必要出来冒这种险吗?我们......”(后面有提到自己是中立的,但是感觉上纯为撇清自己是亲校方的一派,所以省略)

我之所以有一股冲动。是因为这段白色恐怖的内容是真实发生的话,那么马大的治安不是令人担忧?谁都可以随随便便的进入女生宿舍偷拍裸照,那么应不应该增加保安工作?就算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是宿舍里的女生偷拍的行为不是也犯了隐私权和恐吓罪吗?这样的事情能够被允许在马大发生,不是姑息养奸?我们是不是把女生的安全当成首要考量,报案让警方介入调查?以防这种事情的发生?

散播这种白色恐怖的据说是一位马大二年生,一位宿舍的JTK。这个白色恐怖不只是夸张与不合逻辑,重点是它是凭空想象,没有发生过的假象。
第一,我在马大的三年里,从来没有听到这种事情发生。那么他不是在撒谎?
第二,真的有女学生被偷拍裸照,她竟然不报警?就只是不出来竞选罢了,难道她不怕自己的裸照被偷拍者进一步的威胁吗?

各位朋友,这个白色恐怖的严重性在于
当它真的发生过,我们是否应该报警,彻底解决这种治安问题?还是要放纵偷拍者,让这种不可原谅的事再度从演?
当它没有发生,只是一派胡言。新生会怎么想?“马大宿舍治安不好赶快搬出去”、“日防夜防偷拍难防,赶快闪”。造成学生们人心惶惶,会影响课业吗?

讽刺的是,这个所谓的“学长”。不是说过大学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吗?不是说大学生会想吗?那么自己有没有想过看到这种事的发生却不报警,是不道德的?又或是这只是一种吓人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老实说,这种骗小孩的故事,用来骗大学生,是自己脑残?还是以为每一个大学生都是脑残,不会分析当中真伪?
请停止这种不道德也不负责任的言论。停止这种破坏校园民主,剥夺大学生参与校园选举的权利。

两个白色恐怖的例子给大家借镜。

Tuesday, January 19, 2010

很多事都是自找的。。

这个学期,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理论上成立,一切顺顺利利为前提)。。
这个学期,也是大学三年来第一次时间完全被课业绑死的。。。
星期一,5个小时的lecture
星期二,9个小时的lecture + lab
星期三,5个小时的lecture
星期四,9个小时的lecture + lab
星期五,2个小时的lecture

上课和实验,不是最恐怖的。。
最恐怖的是一大堆的lab report 和 test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已经进入第四个星期了)。。。
就是说再多三个星期左右,至少有16个mind term test会出现。。。
就是说再多十二个星期,我就要开始疯狂的读书,面对8张考试。。。
也就是说,我会在下来的一个星期,开始发疯。。
如果我消失在任何一个地方。。
请不要怀疑,也不要怪我。。
我只是躲在房里。。忙着报告与读书。。
我很想像之前一样。。。
只是我必须要取舍。。。
真的pai sei 啦。。